?
時間管理原則和技巧
1、平等分配:
無論誰都沒有足夠的時間干自己想干的事,然而每一個人擁有的時間是自己全部的時間。這就是著名的“時間悖論”:時間都是公平的,相等的分配給每一個人的資源。
2、錯誤的感覺:
管理者的時間很少花費在他自己想要花費的地方。這種想法捉弄了時間的所有者,使他錯誤地認為,他的時間正用于應該用的地方,而不是用于實際用的地方。
3、時間分析之必要:
每日活動記錄至少持續1周,每15分鐘填寫寫1次,這作為有效時間分析的基礎是必要的。這種活動至少每半年應該重復1次,以免恢復低劣的時間管理方式。
4、預料:
事先有所準備的活動一般來說比事后補救的活動更為有效。小洞不補,大洞吃苦。避免發生意外的最好辦法就是預料那些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并為這制訂應急措施。我們假定,如果事情要出錯,那就無法避免。
5、計劃:
絕大多數難題都是由未經認真思考慮的行動引起的。在制訂有效的計劃中每花費1小時,在實施計劃中就可能節省3——4小時,并會得到更好的結果。如果你沒有認真作計劃,那么實際上你正計劃著失敗。
6、每日計劃:
每日計劃對于有效地利用個人的時間是必不可少的,它應該于前一天下午或當天開始時制訂出來,并與近期的目標和活動相一致。
7、目標:
較有效的結果一般是通過對既定目標的刻意追求來達到的,而不是依靠機會。目標管理的基本概念就來源于這個已被證實的原則。
8、 優先次序:
應該按照優先次序對各項任務進行時間預算或分配。不同的是很多管理人員花費時間的數量往往與他們任務的重要性成反例
9、最后時限:
給自己規定最后時限并實行自我約束,持之以恒就能幫助管理人員克服優柔寡斷.猶豫不決和拖延的弊病。
10、集中:
在人們有組織的努力中,少數關健性的努力(大約20%)通常能夠產生絕大部分結果(大約80%)。這條原則也稱為帕萊托原則,即20/80定律。有效的管理人員總是把他們的努力集中在能夠產生重大結果的那些“關鍵性的少數活動上”。
11、最佳效果:
用最小的努力獲得最大的收益,這就是最佳效果。
12、實現的可能性:
預期事件出現的可能性直接伴隨實現它的有計劃的努力而增加。
13、機動性;
安排個人時間的程度上應有機動性,以便于應付個人無法控制的力量。總之,時間安排不要過滿,也不要過松。
14、問題分析:
不區分問題的原因和現象,結果必然丟失實質性問題,而把精力和時間耗費在表面的問題上。
15、授權(決策層次):
應該把決策權授予能夠做出準確判斷和便于獲取有關事實的盡可能低的層次。
對于管理員工和打造團隊,很多創業者苦于找不到方法?小編從團隊建設、股權激勵培訓課程、員工激勵、合伙人制度9年時間,有不少案例和經驗,提供招人、留人、激勵人、股權激勵方案設計等問題的解決方案,可加指導老師微信mayi8746,還可為您發送值3980元的《員工動力系統工具包》。
創業的道路有爬不完的坑,犯不完的錯,關鍵是,你能否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且從不放棄努力。努力到無能為力,老天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作者:mayi8746,九年團隊激勵、合伙人制度建設經驗。
獲取免費資料
企業管理寶典 免費領取
掃描微信立即領取
Tel:400-111-5676
企業免費咨詢
企業管理專家 一對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