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主體風險點
1、外方僅由個人簽名
在國際商務實踐中,外國企業沒有在合同上蓋企業印章的習慣,往往由個人代表企業簽名,簽約人一般為企業負責人或者授權的員工、代理人。但如果國內企業沒有審查簽約代表的授權,發生糾紛后,一旦外國企業提出簽約代表未獲得授權的抗辯,國內企業就容易陷入被動。
2、利用關聯企業偷梁換柱。
例如,合同抬頭顯示的訂約方為實力雄厚的美國A公司,實際蓋章的卻是關聯公司香港A公司,兩家公司只是名稱略有差異,但實際蓋章或簽約的公司若是沒有履行能力的離岸公司或皮包公司,對方就可以達到逃廢債的目的。
防范措施:國內企業在簽訂合同時,應當提高風險意識,正確識別和選擇合同主體,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二、知識產權風險點
1、知識產權地域風險
由于知識產權存在地域性,同樣的商標,在一國合法注冊,在另一國可能因被他人搶注而構成侵權。比如,我國的“同仁堂”和“大寶”等商標,在日本和東南亞國家被人搶先注冊,導致正牌產品進入這些市場反而會被控侵權。
2、定牌加工侵犯知識產權
在定牌加工貿易(OEM,俗稱代工生產)中,國內出口方為獲得訂單,往往存在忽視審查委托方是否擁有合法的商標權、專利權等知識產權的情況,盲目生產,出口后侵犯第三方的知識產權。
防范措施:企業要增強自身的知識產權意識,注重自我保護。一方面要注重研發自主知識產權,另一方面對已在國內取得的專利權、商標權,應通過國際申請和域外注冊等途徑,盡早在銷售過程中取得相應知識產權,避免出現“李逵變李鬼”的情況。出口企業在生產前,應做好出口商品知識產權調查,以免侵權。
三、貨物品質風險點
1、強制性標準不達標
一家國內企業出口布料到國外,合同約定100%棉布。貨到目的港后,外方經檢驗發現棉含量不足78%,要求退貨退款,中方企業為此付出了高昂的違約代價。這就是品質風險。
歐美發達國家對于食品、藥品等制定了很高的質量、環保、衛生等強制性標準。這些標準即使在合同中沒有載明,也將強制適用,國內出口方無法以合同沒有約定為由進行抗辯。
防范措施:強對產品的精細化管理,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技術含量,增強產品的競爭力。對進口國的強制性標準,要事先掌握,嚴格按照標準生產。
四、仲裁風險點
1、仲裁協議約定不明
在國際貿易中,雖然仲裁解決糾紛的方式具有充分自治、程序簡便、信息保密等特點,但也存在一定風險。實踐中,有合同當事人因為對仲裁協議相關內容不明,而導致仲裁協議被認定無效的情形。比如有的對仲裁機構約定不明,有的對仲裁事項約定不明,有的對仲裁裁決的效力終局性約定不明等。
2、境外仲裁成本昂貴
有的國際貿易合同約定爭議由境外仲裁機構進行仲裁,如在新加坡、瑞士等。一旦發生糾紛,對國內企業而言,赴境外參加仲裁將產生高額費用。有一起確認仲裁協議效力的案件,境外仲裁員的收費最高達每小時1100美元,秘書收費為每小時200美元。
防范措施:制定明確具體的仲裁協議。仲裁協議一般要包括3項內容:一是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二是提交仲裁的事項,三是選定的仲裁機構。另外還可以附加仲裁地點、開庭地點、仲裁適用法律、仲裁員國籍、適用普通程序或簡易程序等內容。
國際貿易的法律風險非常復雜,總的來說包括合同簽訂及履行、國際支付和結算、國際保險、國際運輸、國際貿易壁壘、 知識產權、 外匯等方面的法律風險。國家對進出口貿易是嚴格管制的,如果企業的經營范圍包括貿易及技術進出口則必須辦理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這一項登記涉及海關、稅務等諸多部門。同時從事貨物進出口須申請進出口許可證。
違反海關法和國家其他有關法律、法規,逃避海關監管,非法運輸、攜帶、郵寄國家禁止進出境的物品、國家限制進出境或者依法應當繳納關稅和其他進口環節代征稅的貨物、物品進出境的都屬于走私行為。
對于管理員工和打造團隊,很多創業者苦于找不到方法?小編從團隊建設、股權激勵培訓課程、員工激勵、合伙人制度9年時間,有不少案例和經驗,提供招人、留人、激勵人、股權激勵方案設計等問題的解決方案,可加指導老師微信mayi8746,還可為您發送值3980元的《員工動力系統工具包》。
創業的道路有爬不完的坑,犯不完的錯,關鍵是,你能否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且從不放棄努力。努力到無能為力,老天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作者:mayi8746,九年團隊激勵、合伙人制度建設經驗。
獲取免費資料
企業管理寶典 免費領取
掃描微信立即領取
Tel:400-111-5676
企業免費咨詢
企業管理專家 一對一解答